返回

鬼灯夜照上四卷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5章 元神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?”

    这次,谷梦琦终于也看不下去了,“行行行,你早熟。你还是说说怎么回事吧!”

    胖大海就把自己的见解跟我们分享了一下。根据胖大海的观点,天葬其实是一种尸身与灵魂分离的形式。就是说,人死后,选择了天葬的话,尸身回归自然界,而灵魂会跟着吃掉尸身的鸟类深入天国。

    我越发摸不着头脑,“你说的这个和这具悬棺有啥关系,你是不是走错片场了?”

    “你还不懂吗?你们上面那个棺材,本来就是装尸骨用的。而庙里的佛塔中的那个妖道的泥像,才是供奉灵魂的所在。所以,那棺材里,铁钉就是妖道的尸身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这么说,好像是对的。可是这个风水局,为什么还要养棺,棺材里又没有灵魂?”谷梦琦问道。谷梦琦问的这个问题,也是我们所有人都想要知道的。

    “很简单。双管齐下啊。你们自己看,这个悬棺的风水格局,其实不光养棺,也能以气养佛塔。所以,这两处随便盘活一处,这妖道的目的就达到了。尸身和灵魂都是他的,虽然有一处受到了风水的滋润,妖道的命运肯定就不会差的。”

    这么一说,还真像那么一回事。难怪他妖道的泥像逃走了。难不成,这风水局起了作用,这小子设计的这个风水局本就是极煞的局,死后自然不是为了修仙,反之,就是成为名副其实的妖。想到这,我不禁感到有点阴谋论的感觉,“刚才那泥塑,难道就是妖道修炼成了妖,所以才会动?”

    “这里不光盘活了一处,两处的风水气运都被盘活了。这道士,不是一般人。可以这么解释,中国古代确实有泥人活过来的故事。”朱赤肯定了胖大海的说法。

    我让朱赤讲讲怎么回事,朱赤虽然不太情愿,还是给我们两个民间传说。听完后,我把这两个故事总结了一下。

    这第一个故事,还要从大名鼎鼎的泥人张说起。这泥人张,其实不只是指代张明山这个人,更早的时候,指代的是专做泥认的大名鼎鼎的张姓家族人。泥人张家族的头领,在康熙年间,刚好被官人请去为一位达官贵人的母亲捏一尊寿像。

    在泥人张办完事返回天津卫途中,路遇一个逃命的人,名叫张小龙。这人一见到路人,就央求路人救他,说是有官人抓他。众人还以为是神经病,没怎么理会,最后,这张小龙瞎猫碰上死耗子,拉着泥人张让帮忙。泥人张又不认识这人,自然不愿帮忙。但见这张小龙,为人没什么主见,样子也很是愚蠢,一问又是张姓族人,动了恻隐之心。便问张小龙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
    张小龙说起话来颠三倒四,“有个贼人,霸占了我家人,药死了我家人,做馍时被药死了。”

    泥人张眉头一皱,很是嫌弃,“霸占了你家的哪口子,又用药害死了你家哪口子?”

    泥人张又听张小总颠三倒四地说了一会,才明白事情的原由。原来,是一位旗人子弟,想霸占他老婆。他老爹想去阻止,被旗人抓住灌了毒药。然后,就把他老婆带走了。然后诬告张小总杀了自己老爹,便报官来捉拿他。

    “你爹死了,你老婆被捉走了,你怎么跑出来的?”

    张小总跪倒地上,四下围满了看热闹的人,只见张小总抹了一把鼻子,支支吾吾地说:“我尿了...跑了!跑了!”

    说罢,张小总像是疯了,在原地打起滚来。泥人张让张小总骑着自己的驴子逃跑,可是这张小总,此刻精神奔溃,跟个二愣子一样,没有逃跑的意思。泥人张无奈之下,拔了几根张小龙的头发,又从张小总的手指上取了点血,把这些东西加到泥土中,和起泥人来。片刻过后,泥人张捏出了一个和张小总一模一样的泥人。这泥人惟妙惟肖,皮肤白皙,也不知道泥人张用了什么办法,就跟着活人一样。

    泥人张命人把张小总藏起来,没过多久,官兵来抓人时,看到这泥塑的张小总,就把这泥做的张小总抓了回去。奇怪的是,这泥塑的张小总被抓时还能大喊大叫,官兵觉得没啥,倒把看们吓了一跳。一个个闭口不言,怕惹了鬼神,飞也似的跑了。

    第二个故事,主角是一个叫王小生的西蜀人。这王小生家,世代以捏泥人为生。到了王小生这一代,王小生觉得捏泥人赚不了钱,不愿做泥人生意,学了点算命的本事,给别人算命去了。王小生父亲虽然很生气,临死前还是把传家的泥人宝物传给了王小生。这泥人,很有特点。质地很是柔软,就跟没有脱胎一般。

    有一次,丰都一带的一户人家托人找到王小生,说自己被恶鬼索命。王小生见这户人家给了很多钱,想也没想,扮成捉鬼师傅去捉鬼了。

    王小生到这户人家后,被这户人家带到井口旁。这家主人说,梦中的恶鬼,就住在这个地方。王小生不相信鬼神之说,算命他懂点门道,捉鬼的事他也干,但是基本上是瞎糊弄。当下便装模作样的念起咒来,没等王小生念完,一阵阴风从井底盘旋而上,直袭王小生而来。王小生还没反应过来,就被一道黑影拖进井中溺死了。

    王小生的儿子把王小生的尸身带回家中,到后山上安葬。没想祖坟刚

第15章 元神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